我國電器工業已構成類別較完全、規劃較大、具有必定技能水平的體系,成為制作配備業的重要支柱工業,為國民經濟快速開展和國家嚴峻工程建造供給了保證和配備支撐。
2017年,電器工業完成工業總產量超越6萬億元,占整個機械職業的四分之一左右。主營業務收入5.6萬億元,完成贏利3440億元。進出口總額1604億美元,位居機械職業首位。以大型發電設備、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為代表的嚴峻技能配備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技能功能到達世界領先水平。其間,我國發電設備年產量接連12年超越1億千瓦,變壓器年產量接連10年超越10億千伏安,可謂世界奇觀。
職業開展面對的首要瓶頸問題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繼續立異才能方面:研發投入缺少;共性技能研究體系缺位,前瞻性和根底共性技能研究滯后于職業開展;專利數量和質量與發達國家有顯著距離。二是質量效益方面:產品可靠性根底研究及實驗檢測辦法成為阻止產品質量提高的瓶頸;全員勞動生產率與工業增加值率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距離;缺少具有影響力的世界知名品牌;產品同質化和賤價競賽現象嚴峻,企業出售贏利率較低。三是工業結構方面:生產性服務業產量比重較低,企業的設備成套及工程總承攬才能與國外企業存在必定距離;動力配備上下流相關工業配套開展不均衡;辦理手法和水平、專業人才儲藏、要害零部件配套才能、根底資料收購議價才能較弱;工業頂層設計才能單薄、部分條塊化辦理,導致職業重復建造嚴峻,工業會集度較低。四是規范、認證認可和合格鑒定體系方面:針對“三高”、濕熱、抗震等特別環境條件產品實驗和檢測才能缺少;產品可靠性規范及點評體系沒有樹立;現有的認證、檢測組織未經過世界權威組織認可。
電器工業是國民經濟開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工業,對相關工業具有較強的輻射和帶動才能效果。電器工業產品技能含量較高,下流用戶相對會集,開展速度受微觀環境影響較大。因而,電器工業開展戰略的挑選取決于國內外動力開展環境和市場需求導向。
國內市場方面:動力配備逐步朝著“大容量、高參數、高效率、超凈排放”方向開展;動力配備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智能制作運用規模不斷擴大;關于量大面廣的中小型產品,重視產品可靠性、節能、環保方面前進。世界市場方面:出售形式現已從曩昔的單一設備收購向供給成套解決方案過渡,EPC、BOT等商業形式逐步增多。
電器工業“十三五”開展要點包含推動動力配備向“大容量、高參數、高效率、超凈排放”方向開展,不斷提高產品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大力開展清潔高效超凈排放煤焚燒技能,完成高水頭超大容量水電機組、核電機組、抽水蓄能機組、重型燃氣輪機自主化;有序推動合適我國國情的風能、太陽能運用配備以及大容量儲能設備自主研發和工業化;全面把握特高壓大容量交直流輸電成套配備、柔性直流輸電體系及設備的核心技能;推動智能電網用輸變電和用戶端設備自主研發;要點打破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高溫超導資料等要害零部件和資料制作和運用技能。
據我國電器工業協會計算,主營業務收入1億元的電機用銅量在100噸左右。電機職業可大致分為發電機職業和電動機職業,它們的用銅量的份額為1:7左右。
近幾年電線電纜職業的用銅量呈現了飽滿之勢,這與新技能、新資料在通訊職業的廣泛運用有很大聯系。據我國電器工業協會計算,主營業務收入1億元的電線電纜用銅量在450噸左右。
據我國電器工業協會電線電纜分會計算,電磁線職業用銅量占整個電線電纜職業用銅的25%,通訊線纜職業用銅量占整個電線電纜職業用銅量的3%,裸銅線職業用銅量占整個電線電纜職業用銅量的7%,據我國電器工業協會高壓開關分會計算,1億元的高壓開關用銅量在70噸左右。
據我國電器工業協會計算,主營業務收入1億元的變壓器職業用銅量在50噸左右。
經過尋求職業界專家定見,結合電器工業職業開展狀況,估計2015~2020年電器附件職業用銅量年均增速在2%左右。